《破风》能为我们破风吗?

   2015-10-14 17:23

一部以体育运动为题材的电影或电视剧,要么像《空中大灌篮》、《一球成名》一样让人看了以后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要么就像周董的《大灌篮》一样,脱离了运动本质的娱乐让人嗤之以鼻……
那么,《破风》这部以自行车运动为题材的电影,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运动电影的魅力

不知道大家在讨论《破风》这部电影的时候,有没有想起杜琪峰在2004年拍的《自行我路》,这部时长16分钟的微电影以四个香港社会中普通的年轻人为着眼点,描写了他们因为一场自行车大赛而走到了一起。练习、比赛,四个人将所有的梦想寄托在自行车比赛上,而最终,他们也顺利完成了比赛,虽然只是垫底的成绩。不过,杜琪峰真正想表现的主角恰恰是这四张明星脸之外的。从四个人决定参加比赛开始,身边始终有个身影伴随,那也是个年轻人,他始终在观望,却似乎一直没有勇气改变。最后,在他看到那四个人跌倒了,扛着自行车闯过终点,他终于作出了决定。这时,杜琪峰用一个长镜头交代了这个年轻人走向自行车的过程,也交代了他犹豫的原因———他的右腿是假肢。一条腿的残疾人也可以蹬着自行车,完成自己的梦想,这才是杜琪峰真正想表达的:“不断挑战自己,大胆创新自己的生活,生命会变得更有意义。”


从宽泛的定义来说,《破风》与《自行我路》其实类似,同样也是讲述了几个怀抱热血梦想的年轻人加入车队参加公路自行车赛,但在过程中以爱情、友情、亲情等问题充实主线。就连林超贤自己也说,“别以为这是个运动题材电影,《破风》其实是以自行车运动为载体,展现年轻人这种坚持、拼劲、热血的青春,以及他们在面对挑战,包括情感挑战时内心的态度和抉择。”不过,为了保证专业性,素有“魔鬼导演”之称的林超贤对主演们要求非常严格,在拍摄前期,所有的主演们都要在港队教练组的指导下接受专门的训练,每天120公里,还要加上抗乳酸训练、平衡练习等身体训练课程。


看过《激战》的你就知道,林超贤导演的电影对于运动专业性的诠释还是很到位的。不过,电影就是电影,艺术性的表现远远会高于专业的表现。此前在与一位台湾车手聊天时得知,他曾作为彭于晏的替身演员上演过骑公路车飞起与墙壁来了一次“撞墙配合”的超车戏份。如果非要从专业性的角度来吹毛求疵,这些非现实主义的桥段绝对会引起争议,但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这部电影所带来的影响,如果它能让观众产生化学反应一样,受到触动从而喜欢上自行车运动,那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吗?



赞助之外品牌还能做什么?
《破风》在上海拍戏的时候,我曾经到过现场探班。到了现场你才会了解,拍摄一部自行车运动电影会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情,从骑行服装备、整车的调配,到现场两三百号人的协调,再到拍摄期间的封路等等问题都令人头疼。为何林超贤导演会拍摄一部如此麻烦的电影呢,其实他本身就是香港长青车队的一员,非常喜欢自行车运动。在这个车队中,Champion System的其中两位老板邓先生和Louis也是其中一员,这也促成了他们之间更进一步的合作。同样,林超贤导演在台湾自行车业界具有较高的人气,交友广泛,所以电影也得到了Merida、FSA、兴升阳、骑拿等20多个品牌与代理商的赞助支持,而最大的整车赞助商Merida中国甚至砸下了数百万元在北京举行发布会,邀请了众多国内的媒体前往报道。


赞助本身是为了得到更高的关注度,从而提升品牌的知名度,不过我认为品牌可以做的事情还可以更多。让更多的观众了解到品牌是一方面,更需要通过品牌或代理商的各大经销商来推动自行车运动的热潮。例如在电影上映期间举办活动,从而让更多的普通大众了解运动自行车与普通自行车的区别。通过介绍各种材质的车架、零配件,让消费者对运动自行车的分类有所认知,从而引导大众更正确的入门。亦或是可以举办各种骑车培训活动,教导消费者如何正确地骑车……

通过赞助来立马提升产品的销量,这种影响毕竟有限。我们其实更应该精耕细作,从而真正的推动自行车运动的发展。当然我更希望电影的上映能够带动自行车运动的热潮,就像标题所说的那样,希望《破风》真的能为自行车运动的发展破风。很快,这部电影就要在今年暑期档上映了。

《破风》能为我们破风吗?

上一篇:五款适宜骑行便携式相机推荐
下一篇:小米造小蚁运动相机 =“GoPro Killer”?

《骑行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至底部链接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