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 Mountain Altitude 770 MSL 整车测评

   2015-10-14 17:33

测试车基本数据
车架:Altitude 770 MSL 150碳纤车架
前叉:Fox 34 Float 150mm FIT CTD 27.5 线控
后胆:Fox Float CTD 线控
套件:Shimano XT+ X0前拨+SLX
飞轮(11~36T)+RaceFace Turbine2×10牙盘(24~36T)
制动:Shimano XT
把横:RaceFace Turbine 31.8×770mm
把立:RaceFace Turbine 60mm
座杆:RockShox Reverb升降座杆
坐垫:WTB
轮组:Shimano XT 142x12mm花鼓+ Rocky Mountain 650b×24.6mm
外胎: Continental MountainKing 27.5×2.4





特色新款的Rocky Mountain Altitude一改以往的四连杆避震结构,采用了全新的Rocky Mountain 称之为SmoothLink的转点结构。这个避震结构的特点是非常贴地,而且踩踏效率相对较高。其Ride 9可调车架角度结构设计也是整车的亮点之一。它通过两个内锁功能的元件,可实现9种不同车架角度的变换。头管角度 能从66.2度调整到67.8度,五通高度可以比最低时提高21mm。整车的涂装也焕然一新,采用了现在流行的碳底色和红色字样点缀的涂装,显得简约而深邃。除此之外,整车采用了大量内走线布局,包括线控升降座杆和线控后避震,看上去非常简洁。

配置

整车采用了XT级别的配置。车架是Rocky Mountain Altitude 150mm全碳车架,轻量且强度好,并带有ISCG05规格的导链器安装支架,可以支持更为激烈的骑行方式。套件中,除牙盘、飞轮和前拨分别使用RaceFace Turbine、Shimano SLX和Sram X0之外,其余,包括花鼓在内都是Shimano XT,这样的配置保证了车辆优越的性能。前后Fox避震都带有CTD功能,且后避震带有线控,让车手在骑行时能够非常方便快捷地进行模式切换,提高踩踏效率。轮组采用ZTR轮圈的自编轮组,轻量又有强度。加上Continental 27.5×2.4 的超轻外胎,使这辆车有着很好的加速性和越野能力。RockShox的升降座杆很实用,没有人会排斥它。

骑乘

不同的避震结构会带来不同的避震效果,这辆车给我的感受非常贴地。即使把后避震回弹阻尼调到最快,还是绵绵的感觉。这样的结构好处是:在高速直线下坡时,稳定性非常好,犹如坦克一般。在跳大落差时,承托性也很好,落地感受很柔和。Raceface 770mm的把横也让操控变得更稳定,再加上舒适的骑乘角度和27.5的轮径,让人在下坡时信心倍增。如果不太习惯这种感觉,你可能会相对的觉得路感模糊,后轮感觉始终被地面粘着,如果想跳过障碍,就会显的拖泥带水。

但一旦习惯了这个结构的风格,你会发现你在山路上的速度由于稳定而无形中加快了很多。设计师考虑到加拿大BC省的地形复杂多变,不断的会有大的落差来考验你的车辆,因此造就了这么一台强大的Enduro机器。为了车手能够全程骑行,Rockymountain采用碳纤维的车架和轻量化的套件,让车子变得很轻,在上坡时,它绝不会成为你的累赘,搭配前后Fox的避震器,在经过乱石堆时,颠簸明显被过滤吸收了,而且前后避震都带有CTD功能,让这辆车无论在上坡、下坡还是平路时,都有优异表现。值得一提的是,Altitude搭配了线控的升降座杆和线控的后避震CTD调整,这让整车在Enduro骑行过程中的上坡下坡切换非常流畅,试骑的这段时间让我无时无刻不在享受这种流畅。



适合人群

SmoothLink的转点结构特别适合强调下坡稳定性和贴地性的车友。如果对轻量有一定追求,也可以考虑这辆车。

升级及改装建议

原配坐垫较硬,追求乘坐舒适感的车友可以换一个更舒适的坐垫。如果骑行方式较为激烈,建议升级单盘系统,并加装稳链器。



RM Altitude 770 MSL 整车测试

上一篇:Kona Process 134 DL 整车测评
下一篇:Specialized Enduro Expert EVO 整车测评

《骑行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至底部链接联系我们
广告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