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韩峰】一座机场 三段人生

   2017-04-07 16:55

“完了,主将掉了……”2017年2月25日,环兰卡威皇后赛段,距离第一个一级爬坡点的坡顶还有差不多3km,科一—Look车队的主将,原阿斯塔纳车队的车手马克萨特·阿亚兹巴耶夫(Maxat Ayazbayev)掉出了主集团,队车里的韩峰难掩自己的失望,对于这位今年“挖”来的车手,韩峰在赛前给予了较高期待。在马克萨特掉队后,韩峰在无线电里对他说,“放松,Max,放松,今天的比赛结束了,忘掉它。”在递给马克萨特一瓶水和一瓶可乐后,韩峰驾驶着队车高速离去,此时前面的集团中依然有车队的两名中国车手。

当然其实在他心里,对于外籍车手的期待不止在赛场成绩上,更是希望他们能够带动车队的年轻中国车手,也让中国车手从他们身上学到如何比赛。

这是车队正式成立的第二年,由环宇-Look洲际队更名为科一—Look洲际队,补充了新的车手,增加了新的赞助商。开年他们就参加了同期举办的两场境外亚洲赛事,环兰卡威和环菲律宾。

31岁的韩峰在外界看来很帅,严肃起来自带一丝威严,笑起来眼角满是深深的褶子。赛场内外韩峰展现出来的精神和气质,不再像一名在体制内待了多年的自行车运动员。他现在的身份是车队经理,用他自己的话说,“我的车手我的员工要生存,我要创造更好的空间,更好的条件给他们。他们跟着我吃饭,对我来说这比做车手时努力训练提高比赛成绩难得多。”

2009年一月份,穿着休闲装,牛仔裤,小棉袄的韩峰从北京出发,降落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这里是世界著名的国际航空枢纽港,客容量排名世界第四的机场犹如一座城市。对于第一次出国,不会一句英语的韩峰来说,一个好记星电子词典是他置身这个巨大的陌生环境中唯一能派得上用处的东西。三年的欧洲车手生涯之后,他将再一次来到这座机场,目的地是中国北京,彼时的他将不再是那个稚嫩的少年。这座机场将韩峰的人生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每一个决定使得他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憧憬,喜悦,成长,泪水,无数的人在偌大的史基浦国际机场停留、离开,而韩峰将它的样子记在心里。

DSC_1098.jpg

1986年出生的韩峰祖籍天津,后来随父母迁到张家口,这是一个处在中国北方的欠发达小城。九十年代初,自行车在这里本就是稀罕的物件,作为主要的代步工具,很多人还不知道“自行车还有比赛”。十几岁的韩峰坐在父亲的摩托车上,看到了快速“驶过”的自行车,居然可以保持和摩托车近乎相同的速度,那一瞬间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用诸如“酷”、“炫”、“好看”来形容那时候对于自行车的感觉。

2000年,15岁的韩峰到张家口体校报名,他说自己想练自行车。不得不说这是个大胆的举动,但就是这个举动注定了他之后的人生。体校的第一年过的短暂而充满乐趣,随后他代表张家口参加河北省比赛,获得河北省第三名,得以在2002年进入河北省队的选拔集训。“对于当时我的个人条件来说,在身体上并不占优势,因为在进入体校之前我从来没有专门练过体育项目,甚至往上数,我的爷爷辈都没有从事体育项目的。”虽然韩峰自己这样说,但并不表示他没有运动基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集训时间里,经过了体能、车感的测试,韩峰留了下来,一百多人的集训队伍剩了三十人左右。集训结束后,在队员的分项中他分到了山地车队,开始主攻山地车项目。一年之后代表河北省参加全国青少年山地车锦标赛,得到了第四名。正式成为河北省自行车队的一员。

2004到2008年的五年间,韩峰作为一名专业队运动员,进入了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比赛中。这种磨练和枯燥的训练是每一个中国专业运动员必须经历和面对的过程。这期间,韩峰分别获得了2006年全国山地自行车锦标赛个人计时赛冠军、全国公路锦标赛公路大组赛第五名,以及2007年全国公路锦标赛的第四名。并于2008年加入当时的中国职业车队马可波罗洲际队。同年,22岁的韩峰第一次站上了职业环赛的舞台,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多日赛,并顺利完赛。

环岛赛过后,韩峰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得益于Shimano的帮助,他于2009年正式加入荷兰Skil-Shimano车队。彼时,金龙、计成都已在车队中。他们被看作中国自行车运动员在欧洲的“三剑客”。

在接触自行车长达八年的时间里,韩峰一直在成长。而这种成长,仅限于身体和比赛成绩。1米83的韩峰说他初到欧洲时“心理、阅历和年龄极不匹配,根本不像是成年人。”而随后的欧洲三年生活,他将重新认识自行车,也将重新认识自己。

2009年1月,韩峰带着他的行李和一个好记星词典从北京飞往荷兰。他真正的“职业生涯”开始了。

02.jpg

“阿姆斯特丹机场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当时是一月份,我穿着休闲装,牛仔裤,小棉袄。下了飞机我感觉荷兰特别特别漂亮,气压低,天特别蓝,云特别低。和北京当时的雾霾天天壤之别。”

由于缺少了事前必要的沟通,其实车队并不知道韩峰到达欧洲的具体日子。而不懂英语的他在下了飞机后甚至不知道去哪里提取自己的行李。出海关入境同样遇到了问题。“机场有很多全副武装的警察,配着枪,带着警犬,我没有见过这样的,觉得很可怕,其实现在想想也觉得挺吓人的。然后出海关的时候,我被盘问了一个多小时,我不会说英语没法交流,所以他们就不停地查我的行李,问我来的原因,等等。之前没有出国的经验,我也不知道如何应对。还好因为我的签证是去之前车队给办的,会有一个备案,所以机场给车队打了电话沟通。一个多小时我才顺利通过。”彼时,车队教练已经等在机场外,身穿印有Skil-Shimano的车队休闲服。韩峰称他“老皮特”。而直到到了车队,见到金龙和计成,他终于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有了金龙、计成的帮助和经验,韩峰在欧洲适应的时间大大缩短。但这依旧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对自行车认识的转变来源于一件看起来“好笑”的小事,对自身实力的认知则来源于一场小的比赛。

“印象最深的是欧洲车手平时不穿骑行服。到欧洲的第二天车队给我发了两大箱的衣服,美死了,特别兴奋。作为中国车手我觉得骑行服花花绿绿的很漂亮,穿骑行服的感觉很棒,所以平时穿着骑行服上衣当休闲装。第三天的时候,车队经理带我去办五年长居证,然后我穿着骑行服就上街了,身后的口袋里还背了面包……”车队经理用非常诧异的表情看着韩峰,露出了一种“无奈”。对此当时的韩峰很费解,但是语言的关系,他也没有问这中间的原因。直到两个月之后,他可以进行简单的交流,在和车队经理的聊天中才得知“欧洲车手只有骑车的时候才会穿骑行服,那个是他们的工作服。”这件小事韩峰一直记得,现在像个“笑话”一样讲出来,但从那一天他开始重新认识自行车这项运动,也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职业。

随后的日子训练的生活正式开始。韩峰、计成、金龙租住在同一座房子里,一起生活,一起训练,然后根据车队的安排分别参加不同的比赛,没有比赛的时候,会一起参加一些当地的公开赛,更多的时候则是一个人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去之前自己把一切都想的很简单,但是后来发现,欧洲的生活和国内专业队有太大区别。你需要一个人面对很多的困难。首先我的文化水平不高,语言是最大的问题,当然还包括欧洲的文化、生活环境、训练模式以及快节奏的比赛。这个职业化的模式所接触到的所有东西都在我的意料之外。”

对他冲击最大的依旧是和欧洲车手的差距,这种差距不光来自比赛成绩,更是阅读比赛的能力,对不同比赛风格的适应以及更多。到欧洲的一个多月之后,韩峰经历了他整个职业生涯最难忘的一场比赛,位于比利时的Driedaagse De Panne-Koksijde,这是一场三天的比赛,比赛等级为2.HC级。Skil-Shimano车队派了七名车手参加这场比赛,包括法国、比利时、德国、荷兰的各一名车手以及三名中国选手。最终的结果则是唯独三名中国车手全部退赛。“当时感觉太丢人了,那种失落感和打击特别大。比赛完我们三个待在酒店都不敢下楼吃饭……”或许这是每一个中国车手到欧洲之后都必须要经历的过程。你需要把自己的自信心打散揉碎,再重新粘合起来,去面对那些艰难的日子。你必须承认那种实实在在的差距,韩峰说他从那个时候开始“重新学习骑自行车”。

在欧洲的日子,韩峰学到了很多,随队出去比赛也不再惧怕。2010年,环土耳其的比赛他获得了一个赛段第六,当年的环岛赛收获了一个赛段第五。2011则获得了一次荷兰北部绕圈赛的冠军。当然在自行车比赛中,最终的比赛成绩并不能完全体现出一名车手在车队中的价值,有些角色注定了你很难在成绩榜上有一个好的名次,但这并不妨碍你成为一名好的车手。韩峰的进步有目共睹,车队对于他的表现也颇为满意。三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韩峰在欧洲学会了英语,学到了欧洲的训练方式、自行车理念,也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如何一个人坐飞机出去比赛……

如果翻看那段时间对于韩峰的采访,可以发现他每一次都会提到自己的梦想,是站上环法的舞台,成为中国的环法第一人。但世事无常。

韩峰到欧洲的第二年,金龙回国。两年之后,韩峰同样做出了回国的决定,留下了计成一个人去完成那个中国人站上环法舞台的梦想。

DSC_1355.jpg

2012年,阿姆斯特丹机场繁华依旧。

距离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召开不足一年的时间。韩峰应省队要求回国备战,全运会在领导心里的重量不言而喻,他的主项是山地车项目。而当时他已手握Skil-Shimano车队的三年合同。车队同意他暂时回国,但也要求他必须参加一些车队安排的欧洲赛事。韩峰说他“必须要做出一种选择”。

从欧洲离开的时候,韩峰在心里已经做了决定。

对于未来发展的考虑成为他做出决定的重要因素。“如果作为单纯的车手留在欧洲,很难有大的发展。但是回来后,你的理念是超前的。对于回国这件事,会有一些遗憾,有得有失吧。如果我不回来的话,中国自行车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如果继续在欧洲,也许可以和计成一起创造更多的历史。在这一点上,计成更加的不容易。”

同样的阿姆斯特丹机场,同样的“老皮特”。当他将韩峰送到机场,那画面似曾相识,三年前的韩峰一脸稚嫩满怀憧憬,三年后的韩峰却在心里做出了回去便不再回来的决定。他和皮特告别,抱着这个当年来接他的老人,止不住的流泪,三年中经历的画面一帧一帧从脑海闪过,让他泣不成声。

皮特一直问韩峰,“Feng, why you cry?You will be back.”他不知道韩峰的决定,所以也不明白他为什么哭泣。

那一刻或许韩峰告别的不止是皮特,也不止是欧洲。而是他一直以来坚持的梦想。

“我曾经也想过,如果我没有回来会怎样……我可能会骑行在环法的路上,但是回国,我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完成梦想。当时的我没有办法,我必须做取舍。”

2014年7月,计成终于站上了环法的赛场,成为了第一个完成环法的中国人。

“计成参加环法的时候,我就祈祷他能够完赛,其实他肩上的责任很重大。就像我们在国外的时候,我不代表河北,他不代表黑龙江,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外国人很少会说韩峰或者计成怎么样,他们会说中国人怎么样。看计成比赛的时候,也会想到自己。我会想如果我骑行在环法路上是怎样的。那个时候我已经回国一段时间了,时间有时候会把有些东西磨掉。但是看他比赛我还是会觉得身上起鸡皮疙瘩,会紧张,会想到我们三个男人在欧洲的日子。”

回国后的韩峰开始了备战全运会的生活。从公路赛场重新回到山地赛场,他依旧具有不俗的实力,在2013年的五站全国冠军赛中,每站都保持在前三名。但是全运会的失利给了韩峰很大打击。2014年他只零星的参加了几场比赛。对于韩峰来说,他的运动员生涯其实也宣告结束了。

04.jpg

一段经历的结束或许也意味着另一段经历的开始。

与自行车相伴的十五年时间让他没办法放下。2015年,他开始筹划一支“自己”的职业车队。“回国之后,在和教练以及其他运动员的沟通中,我发现我的很多想法他们都没有办法接受。欧洲学到的自行车理念无法在国内实施也得不到认可,所以我想组建一支车队。车队15年年底向UCI提交申请,16年正式成立。队中包括了河北、安徽,辽宁的车手还有我引进的外籍队员。”整个2016年,韩峰的精力全部放在运营车队方面,包括寻找赞助商,招募车手,对接赛事、队员、工作人员等等。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15年的时候我规划的很好,也预想到了困难,但是困难本身一直在变化。”即使如此,新成立的车队还是在2016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包括环福州的白衫,中国自行车联赛专业组的分站冠军、车队总成绩冠军等,同时也参加了几场境外赛事。2017年车队找到了行业外的主赞助商,更名为科一—Look车队。“依然有很多的困难,包括队员的吸纳,车队的规划,16名车手的分配,不同类型的车手需要参加不同的比赛,以及车队的宣传,给赞助商的回馈等等。与赞助商的沟通其实比与队员的沟通更难。”韩峰说他目前的计划是在车队第四年升级为洲际职业队,参加更多欧洲的比赛,第五年争取大环赛的外卡,甚至环法。以另一种形式完成自己的梦想。

“起初对我来说一切都像是梦一样,从喜欢自行车到市队、省队、国家队,最开始的时候,他们告诉我,拿到成绩后会有工资,才意识到原来骑自行车可以像工作一样,还能挣钱。就这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再到职业队,每一步都能把握住机会,我没想到过自行车这件事会走这么远。再由职业车队回到国内,发现很多观点理念被否定的时候,又是一个调整的过程。性格也在随着身份变化。最初我就是一个骄傲的车手也是一个很腼腆的男孩,但是在欧洲的时间,让我学会了和自己独处也提升了交流能力。经历了很多类似于在大家看来都不是问题的问题,例如找不到酒店,找不到登机口,找不到方向,语言不通。回国之后又面对新的挑战,要处理和各个方面的关系。很多时候我是逼着自己前进。运动员的时候,是成绩在逼迫自己,通过训练提升自己,那是一种时间上成绩上的压力。通过训练得到几秒、零点几秒的提高。但是现在不一样,是一种生活的压力。我要考虑给赞助商的回馈,给我的队员和工作人员更好的生活和更好的平台。这比当运动员要难得多。”

03.jpg

韩峰还记得2016年第一次带队出国比赛,环菲律宾。那一天在机场他从队员脸上迷茫的表情中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同时他也从个别队员的身上看到他们对自行车的痴迷。

他说他现在渐渐地心情变得平淡。但是在今年环兰卡威第一赛段的比赛中,当两名科一—Look车队的车手出现在突围集团中时,他又找到了那种感觉,仿佛自己置身赛场那般兴奋。

 

记者手记:《冷暖人生》的主持人陈晓楠在《一席》上的演讲说,“听越多的跌宕起伏越无话可说,没有任何的语言能够描述人生的况味。”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有幸采访了一些和自行车有关的人和他们的故事,包括姬建华、丁涛、Hans Rey、杨桂林、任成远、计成等,以及这次的韩峰。我们选一个地方坐下来,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去回味他们过去若干年中的喜怒哀乐。很多时候我会陷进去走入他们的情绪,而到落笔的时候又要把自己抽离出来,以期尽可能客观地呈现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当然,你我看到的都只是这个人的一部分而已。但我希望这些故事可以或多或少地触动你心里的某个部分,这样自行车也就有了温度,这是我们爱它的原因。而未来,我希望有更多好的故事带给你们。

 

本文已刊登于《骑行家》杂志2017年4月刊


采访、编辑:Caesar

摄影:Nerissa

 


人物 韩峰

上一篇:我有一个梦想——骑着单车 和你一起环游世界
下一篇:在春天来一场约会 TREK100上海站

《骑行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至底部链接联系我们
广告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