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2025中国展上,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折叠自行车领军级人物大行韩博士,请他谈一谈享誉全球的大行”快车道“技术,以及大行的布局等。
1、对于熟悉大行的朋友来说,“快车道”可谓如雷贯耳。但对于不熟悉大行的人而言,“快车道”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借着中国展的契机,您能再简单聊聊“快车道”技术吗?
答:“快车道”技术(Dahon V)是一套自行车设计方案。包括:改良自行车整车设计,令整体刚性提升;运用物理原理弹性变形分析、FEA有限元分析、应变片检测;尤其是首创了一套能真正测试车架骑乘刚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及验证、解决方案、技术应用三个阶段,有效解决自行车设计缺陷,提高各类自行车的速度;让自行车的重量更轻,骑得更快,颜值更美,感觉更爽!
2、大行“快车道”技术的核心专利有哪些?运用在了哪些车型上?
答:运用在折叠自行车上的DELTECH马甲线、超级下管,以及运用在大行700C公路车上的双弯锥,都是“快车道”技术的核心专利。
马甲线使得单梁折叠车变成稳固三角形,车架刚性可提高23%,改变车架的受力分布情况,马甲线受力最大,折叠装置受力变小,使用寿命大幅提升。
超级下管,沿五通管及主梁管两端特别加强打扁,耦合力度大增,纵横双向刚度各自提高10%以上,骑行蹬踏效率显著提高。
双弯锥(中管),采用前弯侧弯设计,刚性比普通同寸别圆管强10%,有效弥补因前变速器消位而损失的强度和刚性。
3、大行长期以来以折叠车闻名,如今开始布局公路车赛道,这背后体现了大行在品牌战略或骑行文化上的哪些新思考?
答:大行一直以来以折叠车蜚声海内外,但是大行并不想局限于折叠车赛道。大行推出大轮径公路车,在丰富产品矩阵的同时,也是对大轮自行车领域的一次新探索、新尝试。大行坚信,企业只有不断创新、不断突破,才能在不断变化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近年来电助力市场竞争激烈,而大行推出的超轻电助力车型在重量控制与骑行效率上都非常亮眼。您如何看待‘轻量化’在电助力自行车中的核心价值?
答:在第十届深圳宝安创新创业大赛,大行凭借“采用接触型力矩传感器的折叠电助力自行车”项目(代表车型:K-ONE),脱颖而出,荣获节能环保企业组一等奖。
在CHINA CYCLE 2024大会上,大行轻量化极简折叠电助力自行车“K-Feather”获“2024 CHINA CYCLE创新奖”金奖,力证大行在电助力车领域的强劲实力。
而此款小巧轻灵仅重12公斤的电助力车型,成为闪耀明星,吸引国内外知名品牌洽谈合作。近段时间,火爆出圈的领克04,就是我们联合出品的电助力新品车型,在央视等平台也多有报道。
我们现在也组建了非常强大的电动车团队,将在国内外电动车市场上迅猛发力,近期将推出五大系列产品,敬请期待。
5、PC24和P20是大行推出的少数的弯把折叠车型,将折叠便携与公路操控结合在一起。您如何看待这类“多场景融合”车型的市场前景?
答: PC24、P20等弯把折叠车的出现,既能让玩转折叠车的骑友享受公路车的快感,又能让热衷于公路车的车友体验到折叠车的便捷。一辆车两种体验,既节省了购车费用,又能随时应对多种路况、出入多种场所。可以相信,PC24、P20这类“多场景融合”车型将获得较为广阔的市场前景,获得年轻车友的青睐。
6、大行近期与台湾知名品牌代理商昇阳(SYB)签约战略合作协议,还与中国自行车行业龙头企业金轮集团达成合作。如此频繁的业内合作,对大行或者对中国自行车产业而言,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答:大行始终坚持“创新兴企业,共享兴产业”,与昇阳、金轮达成战略合作,是为了优势互补,整合双方资源,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多领域合作,为广大骑士带来更优质、更出色的骑行产品,共同推动中国自行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7、大行骑行台,几乎成为近年来上海展最炙手可热的馆内活动赛事。大行自行车十分自信其他品牌的自行车同台比拼。我们是否可以畅想,未来会在更专业、更国际化的赛事中见到大行的身影?
答:我们在上海展及其他国际大展设置骑行台比赛,就是希望大家眼见为实,亲眼所见、亲身体验搭载大行“快车道”技术的700C航钛铝公路车、碳纤维公路车在蹬踏效率、爬坡能力上的惊艳提升,感受“快车道”技术的轻、快、美、爽。
其实,大行也计划参加专业的国内自行车赛事。或许,在接下来的环广西公路车世巡赛、环青海湖赛、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比赛,大家能在激烈的赛事中看到大行自行车的身影。
编辑、图片:H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