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so品牌在国内的代理几经易手,现在已经来到了北京AITA手上。因为没有赞助世巡赛车队,这也导致了这个品牌目前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尤其是新入门的一些车友。作为一个纯血意大利品牌,在二代接班之后,Basso其实在设计以及颜值上比另外几家用公模的意大利品牌好太多了。
虽然对Basso一直有关注,但这还是我第一次骑上Basso的公路车。Basso SV是该品牌在2025年初最新推出的顶级竞赛车款,SV是意大利语Sempre Veloce的简洁,字面意思就是“始终迅捷”。与所有Basso碳纤维公路车一样,SV 依旧是在意大利完成设计、制造、组装与喷涂。这款新车的定位是介于追求竞技性能的纯竞赛车型与强调舒适与多功能性的全地形公路车之间。
你看它的造型是不是和Basso曾经的旗舰车款Diamente SV有些类似,对的,这款车型就是用来取代Diamente SV的,但在几何上更新让新款SV变得更加全能。毕竟,Diamente SV的车架更为水平,而SV则更加压缩。
可以这么说,Basso SV是该品牌推陈出新的一款车,尤其是几何方面。SV车架的几何设计是与意大利专业自行车适配工作室4Performance Bike Fit Studio合作开发的。
相较旧款车型,SV的车架采用压缩车架设计,并进一步下沉了后上叉位置,同时增加了堆高,营造出更直立、舒适的骑行姿态。倾斜的上管也意味着立管变短了约25mm,带来的好处是增加了座管裸露长度,有助于提升垂直顺应性。这一设计的另一个好处是——对身材较小或腿短的用户而言,跨高高度也更低了,提升了适配性。
| 压入式中轴规格
车架共提供7个尺码(45至61cm),并配备两种座管后飘选项(0mm与15mm),以适配不同身材的用户。从官方数据来看,SV的头管和五通区域的刚性都远高于Diamante与Diamante SV。至于重量方面,Basso表示新款SV的车架重量为780克(53码,未上漆、不含配件),前叉为370克。最顶配的整车配置Shimano Dura-Ace Di2套件、DT Swiss ARC 1100轮组、28mm Continental GP5000轮胎、Fuga一体把(370x110mm),56码整车总重为6.7公斤,相当出色。
我所拿到这台51码的整车并非官方标配,是一台试骑车,因此整车的配置也是比较杂的,Shimano Ultegra Di2套件,105级别的碟片,无标碳辐条碳轮组,Continental Grandsport Race、Challenge Strada混搭轮胎与超级重的丁基胶内胎。即便这样,整车的重量也才6.92kg(不含脚踏),这台车在轻量化方面还是非常拿得出手的。
在车架造型方面,Basso对空气动力学进行了大量优化,据称相比Diamante SV,正面迎风面积减少了16%。不过这些改动并不容易从外观上直接看出,因为SV 依然保留了鲜明的Basso设计语言,也延续了Diamante SV的视觉风格。并没有采用夸张的重新塑形手法,而是通过更窄的管型剖面,以及全车采用虚拟尾翼(Kammtail)设计来实现空气动力学性能的提升。
SV车架还配备了UDH通用尾钩,这使其能够兼容如全新SRAM Red XPLR AXS 这样的现代传动系统,为未来升级保留了更多可能性。中轴仍为BB86压入式设计,坐管夹仍为Basso自家的3B三螺丝固定结构,而坐垫夹具与碗组扩张器则进行了更新。
骑行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骑Basso的车,差点就被它的几何数据给骗了。
在查看了这台车51码的尺寸之后,我一度认为它的几何设定没有那么激进。从Reach值和Stack值来看,它的51码会非常接近于我54码的Tarmac SL8,并且stack值还更高一点。原本我认为,在SV这台车上完全STS状态的车把高度,会比较接近于我Tarmac SL8还留了一个5mm垫圈时的高度。
但是,我错了。
这台试骑车在留有20mm垫圈时的车把高度,居然和我只留有5mm垫圈的Tarmac SL8车把高度几乎一致,当我骑上它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的姿态还是挺“低趴”,挺激进的。原来,SV这台车是没有设计碗组上盖的,车把下方的垫圈直接与车头接触。
所以,如果你在装这台车的时候,一定一定不要多截了舵管,可以拿你原来的车进行对比,或是少截一点,然后慢慢地适应后再去截舵管。Basso SV这台车可以很激进,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垫圈来提升舒适度,垫圈与车把的整合也非常不错,所以即便是加了4个5mm的垫圈,这台车看起来也非常好看。
意大利车还是有点东西的,骑上这台车的感觉会非常接近于我的另外一台车Madone SLR,它可以很快,但是它同样很稳,高速下坡就是一个沉稳的中年男人,让你高速下坡时游刃有余。它的加速同样如此,当你大力摇车的时候,整车所搭配的那根370-400mm的Fuga一体把,会让你的摇车节奏非常快,让你感觉整车发力非常敏捷。
不过,你可能需要一点时间来适应这根车把,因为上把位370mm的宽度真的是窄,很气动但也会可能会让你感觉节奏太快,导致一上手的时候感觉车头飘,我差不多在骑了20公里之后才适应。不过,我特别喜欢这根一体把,尤其是它的弯把位设计会比较直,握下把位的姿态实在是太舒服了。这根一体把的Reach只有65mm,所以在挑选车把的时候可能要注意一下把立的长度选择。
Basso SV可以搭配其品牌下的两款一体把,除了气动的Fuga一体把外,它可以选配更加传统的一体把设计Levita,车把Reach值为76.7mm,同样也是上窄下宽设计,上下把位宽度差为2cm。
有一点必须得吐槽一下Basso,它的Fuga一体把只有370-400mm这个宽度选项,提供从80-130mm把立长度选项,而Levita的规格则更奇怪,400-420这个规格只有90mm的把立选项,420-440mm规格的把立长度提供100、110、120、130mm的选项,再就是440-460mm规格提供120mm把立长度选项。
一体把的规格看似很多,但能让你挑的其实并不多。如果是自己搭配,我可能就会选Fuga一体把,毕竟在上海骑平路居多,但在把立长度上可能会选择比我平常用的100mm把立再更长10mm左右。
代理商单独寄给我了一对其代理的轮组品牌——Partington R-Series MKII R39/44,也就是整车拍照这对轮组,其环抱式一体辐条的设计确实非常酷炫,虽然轮圈外观上有点低调,但骑起来的感受也确实非常不错,1160g的重量搭配在这台车上,如虎添翼,爬坡的时候确实非常轻,在侧风条件下也具有不错的稳定性。
如果你喜欢爬坡,这样的设定就会比较具有优势。当然,它的价格也是比肩LW轮组的存在。试骑车上本身搭配的无标碳轮,在平路巡航时也比较舒服,起脚迅速,在30-40km/h时速坐踩巡航时也很不错,唯一的问题就是侧向刚性不足,导致大功率摇车时后轮会偏摆。问题不大,毕竟只是试骑车。
我特别喜欢这台车的缓震性设计,当你看到这台车的时候你肯定第一眼就看到其标志性的前叉设计,这个带有弯折的前叉形状设计有一个专用的英文名称:Reverse Dogleg,也就是“反向狗腿”,用来形容前叉的形状。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正面迎风面积,并且在不增加实际偏移量的前提下微调操控,带来更好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同时,它也让SV具有了最大35mm的轮胎宽容度,打造一台可以征服类似于巴黎-鲁贝石板路的超级公路车也不在话下。当然,这样的设计也能够带来适度的吸震效果。
Basso SV的坐杆设计采用BASSO专利的3B Clamp System Gen II振动吸收系统,通过利用不同材料技术结合的方式有效减少振动。我这台试骑车上所搭配的还是后飘15mm的Diamante坐杆,在颠簸路面上骑行时确实能有效吸收震动,也能让我比较稳地坐在座垫上保持踩踏的节奏。
总体而言,Basso SV确实是该品牌推陈出新的一款竞赛级公路车,足够轻量化以及具有外观辨识度,同时更大的胎容量也带来更全能的表现,想要快,它能快,想要它更舒适缓震,它能搭配更宽的轮胎以获得征服烂路的性能。唯一需要考虑的是它的几何设定,STS状态下会比较激进,需要考虑好它的尺码。同时,有限的一体把规格也会限制广泛适配性。
标准版车架零售价:42800元
特别款(竞速银)车架零售价:43800元
Basso中国总代理:
北京馥蕾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8500533535
编辑:选锦
图片:潘仲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