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车探索台湾原住民之旅

   2015-10-14 17:35

0.JPG

每年台北车展之后,照例是比展会本身更加吸引人的地坎纳环台骑行。去年骑行的主题是探索单车文化,从宜兰开始沿着苏花公路接驳台九线,领略东部海岸、花东纵谷的田园风光和南回公路的原始和渊源。而今年的行程既然定为探索原住民之旅,我隐隐约约预感到会是一趟爬坡不断的旅途。然而当路书发到手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总共七天的骑行短短不到400km,却有超过11,000m的的海拔爬升,需要翻越武岭和塔塔加两座大山和若干个1000m以下的小山头,这意味着几乎不会有像样的平路。考虑到要在3月份穿越中央山脉,我机智地准备了3双防雨鞋套,果然大派用场。

展会结束的当天,大家都早早地乘坐大巴前往第一天落脚的住处——宜兰福泰冬山厝会馆。各自调整好器材之后早早休息,把展会忙碌四天的事情抛诸脑后,准备接受一个星期的高山洗礼。

正式行程的第一天早上,先是一段十五公里的轻松骑行到苏澳港码头,地坎纳为我们安排了丽娜客轮出海,绕过苏花公路直接登录花莲。

 

丽娜客轮全长112米,载客量达800人,超轻铝合金双体滚客船结构可以轻松抵抗5m高的巨浪。一览太平洋的壮阔之余,船上还有阿美族的原住民歌手为大家献唱歌曲,讲述阿美族人的风土人情和简单的交流用语。

 

登录花莲后进行了简单的午饭,我们就开始从七星潭沿着海岸往北骑行。从七星潭出发到武岭顶峰正是每年台湾KOM的比赛线路,这段路我们分开三天来完成。第一天的骑行任务并不繁重,只需要骑40km,爬上太鲁阁400m高的布洛湾山月村就能落脚休息,相对轻松的骑行全当作是一个热身,一行人轻轻松松地就在下午四点爬上了布洛湾。

 

布洛湾源自于太鲁阁族Bruwan发音,原意为“回音”。也由于该处山谷四面环山,人声和鸟语都会在山谷里传响良久。当天晚饭最具特色的当数现宰现烤的山猪肉,并且由原住民为大家表演了狩猎回村时的传统庆祝活动。

在太鲁阁族悠久的历史上,纹脸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传统。当天晚会由太鲁阁族的青年为旅客表演传统的风俗和节目。太鲁阁族的男性只有具备了高超的狩猎技巧才有资格纹脸彰显勇猛,而女性则需要熟练掌握织布技巧才能纹脸以示美丽,之后他们才能谈婚论嫁。

 

我们第二天早餐后就离开布洛湾前往2374m观云山庄,虽然不是登顶武岭,但却是这周里最为艰难的爬坡路段,总计上升超过2000m。

 

当然,最艰难的路程也有着最美丽的风景,途经的新白杨和碧绿神木路上都有一路的“明隧道”,明隧道是台湾地区非常常见的呈“匚”字形人工隧道,隧道的一边是山壁,一边有大量的钢柱和水泥作为支撑,具有透光的特性,常设于易崩塌的路段,防止落石阻断交通路面。

 

每年的环台骑行都会有那么固定的几个人组成“敢死小分队”。在最难的一天加量或者加速,今年就有6人分队决定在第二天直接攻顶再折回观云山庄。

 

登顶六人小分队左起:崔敬珉、九爷、小熊车队马宏睿、《骑行家》Lucas、光哥、笔者Simon。

 

西进武岭沿路的补给点非常少,观云山庄之后就只有在离山顶2公里的地方有咖啡厅,也正是前一天晚上给予崔敬珉帮助的店家。

喜德盛谭总也参加了前三天的旅程,由于他脚上不方便骑自行车,居然换了一种方式靠跑步登顶,让人佩服。

KS许总年纪不小,但是壮心不已,每年都以身作则亲自骑完全程。

正式的登顶设在第三天清晨,3月的雨季天气还是没有放过虐待我们的机会,从海拔2400m到峰顶都是极陡的路段,某些路段的坡度甚至超过16%,再加上能见度不足20m的浓厚雾雨简直叫人绝望。我想用文字和言语来形容登顶之艰难,但脑海中的辞藻在“武岭”二字面前显得苍白和无力,想想还是留给读者更多的向往吧,毕竟亲身感受才是最诚挚的膜拜。



 

到达日月潭时我们才对台湾今年的异常干旱有一个具象的认识——日月潭水位下降,全台湾的新闻媒体都在报道各地水库的蓄水量和排淤工程。

 

在日月潭边上度假饭店落脚时,赛德克族的小朋友为我们表现了该族的传统舞蹈。在原住民孩提天真的笑脸背后,赛德克族并没有忘却祖先的骁勇善战和悲壮的历史。

 

 

原住民 台湾 单车

上一篇:骑行天下 | 骑行在阿根廷之脊
下一篇:“骑”乐融融 畅享“4+2”人生

《骑行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至底部链接联系我们
广告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