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知马力——Santa Cruz Nomad C 275 车架长期测评

   2016-03-10 15:44

_CYC5987.jpg


| 特色 |



  Santa Cruz的Nomad诞生于2005年,问世以来一直广受好评,成为众多车迷心中的“梦中情人”。这台车10余年来经历过三次大改动,第三代全新的碳纤维Nomad 27.5在2014年春天闪亮登场,掀起了全球性的“游牧风”。

  时至今日,这款Nomad C早已不是最新车款,也没有更多的改动。但是我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觉得这个车值得写个长期测评。其实在2014年末,我就得到了一台全黑的Nomad C 27.5 车架。之前我的坐骑也是26寸的铝合金Nomad,但自从第一次看到新款照片,我就决心一定要买一台,也许这就是一见钟情吧。15和16款的Nomad碳架,分为CC和C两个版本,但在设计上基本没有改动,只有涂装颜色的不同。新款的Nomad CC和2014款的Nomad C采用同样材质的碳纤维材料,只是涂装上的改变。而Nomad C在保证同样强度前提下,用了稍重一点的碳布,价格也便宜一些。更轻巧还是更价廉,真是鱼和熊掌。

  虽然老款也有碳版,但新款从头到尾的改变让它完全摆脱了以前的影子:27.5轮径不用多说;全新的直线条造型凸显了Nomad的狂野本性;头管改为锥形,角度缩小到65度;上连杆采用类似V10的造型,下连杆更是隐藏到中轴上方;前三角长度增加,迎合当今设计潮流;而后三角还缩短,后轮距甚至比26寸的还短;前变速器取消,改为单盘专用。所有的改动和新款的几何角度,都表明了这绝对是一台适合Enduro 赛的下坡利器!

  改变不只在容易看到的地方,还有一些不易察觉的小细节更体现了Santa Cruz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后变速和升降座杆都采用内走线,并在车架内预留整条线管,使得内走线安装也和外走线一样方便,而且也不会有线管在车架内敲击管壁的噪音;但后刹车依然保留了外走线,方便安装液压碟刹油管;中轴仍旧保留英制螺纹规格,不仅安装方便,也不易产生异响;所有转点都采用了角接触轴承和Collet Style螺栓,提高轴承寿命,防止晃动;下连杆的注油孔也合并为一个,更加简化保养步骤;右侧后下叉和后上叉都有定制的橡胶护片;座管口径也增加到31.6mm,可配合使用150mm行程升降座杆。设计师预想到了所有可能的问题,并一一给出了解决方案,实在是考虑周全。




| 骑行 |


  在我拿到这台车的同时,主编也购置了同款M号尺寸山地车。我们的配置大不相同。我沿用了很多老款的套件比如Saint 10速套件、FOX Float 36前叉等。而主编则使用了SRAM X0套件、SRAM Pike前叉以及Vivid Air后胆。虽然套件大不相同,但是同样的车架却让我们很快就熟悉了这辆车。

  一开始我用了原来车上50mm长把立,骑起来总觉得不舒服。估计是车架变长了,新款L的Reach伸展长度等于老款的XL,再配同样长度的把立就太长了。于是我改用了35mm长的把立,车立马就感觉活了,控制如鱼得水;最近又在试用30mm 长的把立,操控更加得心应手。看来长车架+短把立的搭配的确是有效果。车刚装好,我就上山试骑。出乎意料的是,即使是第一次骑新车,Nomad C给我的感觉却十分熟悉,就像遇到一个许久不见的好友,见面后马上就能热络起来一样。差不多骑个10分钟后,这台车已经感觉是相伴好久的伙伴了。而之后的每一次骑行,都让我和车的关系更加融洽,有时候感觉真的就是人车一体,我想的它都能做到。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台XC的车,但只要你有力气踩,Nomad一样可以把你载到山顶。它的爬坡效率也比想象的好。”


  Vivid Air是下坡用后胆,没有任何踩踏平台功能,但坐下来用力踩时,低头可以看到避震器有些许活动,但感觉大部分的力量依然被稳稳地传递到了车轮上,变成了前进的动力,更长的前三角让车手可以把更多重量压在前轮上,爬坡时基本不会翘头;不能奢望它爬坡有多快,但坡再陡也能骑上去。

  这才是Nomad发挥本领的时候,它在高速下坡时的稳定性让我印象深刻,因为更小的头管角度和更长的尺寸让车手重量更平均地分配在前后轮上,大大增加了稳定性,我就可以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到前面的路况;而在急弯和狭窄路段,这台车又表现出足够的灵活性,只要放胆压车,再急的弯也就“嗖”一下就转过去,很刺激。新一代的VPP连杆在上坡时高效率的踩踏,在下坡变成了高效率的吸震。无论何种地形,Nomad全部都能轻松搞定;特别是飞包或大落差坠下落地时,后面的感觉就好像落在很柔软的垫子上,非常稳,也足够安全,避震器也很少打底。好几次让我产生错觉,似乎胯下是一台纯下坡车,而不是行程只有165mm 的Enduro车,真是难以置信。

“新一代Vivid Air的性能极其出色,其灵敏的初段感觉已经和弹簧基本无异,而Rapid Recovery技术让避震连续冲击时的每一次压缩后都能快速回弹再应对下一次的冲击。”


  末端出色的防打底功能也让我放心尝试各种跳跃。避震器上的调节钮调节格数并不多,但是每调一格的效果都很明显,稍花点时间就能调出自己喜欢的感觉,使用一年多来吸震效果还和新的一样,没有漏气,没有顿涩感。期间我也装过弹簧后胆试骑,在Nomad上的效果居然也很好,相比之下Vivid Air的整体感觉和弹簧已经非常接近了。 

  在骑Nomad的这段时间里,我尝试过各种路线,也摔了好几次车,有一次后三角被弹起的石头划出了好几条伤痕,还好只是表面擦伤,并不影响车架强度

“有一次飞包失误,前轮撞到包尖,碗组被完全撞松,但车架和前叉都安然无恙,重新上紧碗组就再没问题。”


   碳纤维的强度得到了考验,现在的车子除了一些划痕,没有螺丝松动,没有异响,每一次骑行都让我十分放心,完全不用担心车架会出现状况,我相信这个架子可以陪我走更多的日子和路程。唯一的不足是这台车的中轴高度只有340mm,就算是配合27.5轮组,还是偏低。我用175mm长的曲柄,踩踏时曲柄和脚踏不止一次磕地;我特意在牙盘下方装了一块护盘,也早已是伤痕累累,如果没有它,那么齿盘和链条就要遭殃了。

  国外有人称这款新Nomad为Mini DH,这个说法很贴切。就像前两代的Nomad一样,这依然是一台可上可下的全能利器,但上坡的目的终究还是为了下坡。如果你只能选一台车,而且你希望可以骑着它上坡之后能带你毫无顾虑地一路下坡撒欢到底,那么Nomad C(新款Nomad CC)绝对适合你。


建议零售价:

Nomad CC(Monarch Plus后胆)22,200.00

Nomad CC(Vivid Air后胆)23,780.00

优:全能下坡性能出色,强度高

缺:五通略低,碳架刮伤心疼

1455524069967011.png

Nomad C 275

上一篇:2INpower发布:Roter双边功率计再发新品
下一篇:|BIKEreview|Scott Scale 700 RC

《骑行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至底部链接联系我们
广告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