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玩家:走进CeramicSpeed总部内部

   2025-05-20 13:47

CeramicSpeed——一家在自行车界乃至军工、航天领域都享有盛誉的高性能轴承及零部件制造商,如今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设有分销网络,并向军方与航天机构供货。这家公司在1990年代末诞生于创始人雅各布·奇兹马迪亚(Jacob Csizmadia)自家客厅,如今该品牌的现代化总部宛如一座灰色巨石,占据了霍尔斯特布鲁(Holstebro)镇郊工业园区的一大片区域,尽管它从创始地搬迁的距离并不远。

 

CeramicSpeed内部揭秘

 

“雅各布就住在隔壁,”CeramicSpeed总经理马丁·班克(Martin Banke)说,“公司开始扩张时,雅各布坚持要把总部留在本地。他希望通过提供就业机会支持霍尔斯特布鲁的社区发展,他知道,这个社区的精神正是我们成功的秘诀。正如你所见,这里的人们有着高度的责任心和对精度与重复性的执着——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

 

一位技师每小时能组装50个普通轴承,而质检工作由人工与机器共同完成。“我们的员工对产品的感知极其敏锐,他们光凭手感,甚至是听声音,就能判断出轴承是否装配正确。”班克说,“每个轴承都应该有50到60微米的游隙,以确保安装时达到正确的预紧状态。”


ceramicspeed-07-970x647.jpg

 

员工的这份投入和专注得到了回报,也可能正是因为受到良好工作环境的激励。宽敞明亮的空间,大窗户引入刺眼却清新的斯堪的纳维亚阳光,也让各个部门之间保持着视觉上的连通。“我们希望不同部门之间保持互联,无论是装配部还是财务部的员工,他们对公司来说同样重要。”班克补充道。

 

整个厂房依照生产流程排列。轴承钢球和轨道从一端进入,最终包装好的成品从另一端出厂。而无论你身处何处,整座厂房始终洁净如新。轴承装配区宛如一间手术室,虽然CeramicSpeed的“外科医生们”执行任务的节奏更为放松,但他们的精度丝毫不打折扣:CeramicSpeed的陶瓷滚珠以2.5微米为最小单位制造(相比之下,一根人类头发的直径约为70微米),每一颗轴承都是按订单定制生产。

 

ceramicspeed-01-970x647.jpg


这些订单来自多个行业。CeramicSpeed生产的轴承从微小的导轮轴承到直径超过30厘米的大型轴承不等,后者可用于坦克炮塔等大型装置,甚至还有超轻型轴承被用于卫星。而该公司迄今为止制造过的最大“轴承”,则保留在总部内部:它是一盏巨大的吊灯,安装于总部大楼中央的巨大立柱上,按创始人奇兹马迪亚最初制造的608型号轴承,1:150 比例放大而成。

 

“兄弟,它看起来确实很酷,但做起来真是噩梦。”奇兹马迪亚笑着说,“这其实是用木头做的,然后覆了一层铝材。如果用原型轴承相同的材料按比例放大,它会重达12吨。做这灯的木工们都恨我。直到今天,这仍是我们做过最难的‘产品’。”

 

加速

 

鉴于CeramicSpeed如今的企业规模,班克所说的话颇具分量——“这片森林,是从一粒种子成长而来的。”他说,在1990年代,雅各布·奇兹马迪亚是一位专业的轮滑速滑选手,这正是他对轴承产生兴趣的起点。

 

ceramicspeed-12-970x647.jpg


“他当时联系了SKF——可以说是轴承界的禧玛诺——寻求赞助。SKF随后为他提供了一批当时仅应用于航空航天的混合陶瓷轴承样品。所谓‘混合陶瓷’,是指滚珠为陶瓷、轴承内外圈为钢材,这也成为了我们今天所有产品的结构基础。雅各布很快就明白了哪些有效、哪些无效,并进行了一些优化调整。结果,他在一次速滑挑战中打破了世界纪录——24小时滑行了505公里,地点还是绕着一家超市进行的,令人难以置信。此后,SKF聘请他作为外部顾问,协助开发面向运动用途的混合陶瓷轴承。”

 

ceramicspeed-09-970x647.jpg


起初,奇兹马迪亚以为他的事业会聚焦在轮滑领域,但他很快意识到,自行车行业展现出更大的发展潜力。班克说:“2000年环法期间,雅各布随CSC车队参赛,为他们升级了轴承。他本以为这次会引发行业轰动——毕竟他和SKF已完成相关测试,并实实在在地降低了摩擦系数。但他很快就发现,在那个年代,还有许多其他‘升级方式’,能比设备优化带来更大收益。尽管如此,CSC车队对这些产品非常满意,车队经理比亚内·里斯(Bjarne Riis)从一开始就支持我们。”

 

不过在推动OEM合作时,奇兹马迪亚遭遇了更多阻力。 “SKF是个庞然大物。他们一天生产的轴承数量,相当于我们一整年的产量。而当时的轮组品牌对这项新技术还非常犹豫。起初他们会为测试订购10颗定制轴承,再试着订100颗进入下一步。但即便最终获得认可,订单数量对SKF来说依旧太小,根本不具备商业可行性。”

 

奇兹马迪亚敏锐地意识到:“问题在于规模。”于是他决定从SKF离职,在2004年创立CeramicSpeed,从位于霍尔斯特布鲁的公寓起步。“他刷爆了信用卡,购买了当时能买到的最高品质的陶瓷滚珠,开始手工组装定制轴承,卖给自行车店和俱乐部。每赚一笔钱,他就再进货,滚动发展。不久后,他成功打入FSA,成为该品牌中期推出陶瓷轴承产品线的供应商——如中轴和花鼓等。这对他意义重大,因为这给了他一个可观的出货量,也让他得以扩张。”

 

迈入聚光灯

 

正是上述一切奠定了CeramicSpeed今日的基础,但班克表示,如果没有几次关键性的“爆点”,公司很难走到现在的位置。

 

ceramicspeed-03-970x647.jpg


“第一个转折点是我们在2015年推出的OSPW系统。”他说,“它让我们从‘自行车上看不到的存在’,一跃成为了视觉焦点。这恰逢社交媒体的兴起,品牌知名度瞬间爆发。”这一产品的灵感,源自于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Friction Facts机构的一份测试报告,该机构后来被CeramicSpeed收购。报告指出:变速器弹簧张力及导轮尺寸会显著影响传动系统的摩擦效率。

 

降低弹簧张力(即变速器对链条施加的拉力)并放大导轮尺寸,可以让传动系统运行更高效。班克与奇兹马迪亚认为,如果再加入陶瓷轴承,性能还能进一步提升。“最早的OSPW是由沃尔夫冈·伯纳(Wolfgang Berner)制作,并在2010年被法比安·坎切拉拉(Fabian Cancellara)使用的。我们完全认可伯纳的创意,但我们相信自己可以在他的设计基础上更进一步。”班克说道。

 

ceramicspeed-16-970x647.jpg


OSPW让CeramicSpeed在自行车领域声名鹊起,而品牌的第二个里程碑,则是突破了体育圈的边界——Driven项目的诞生。这是一个完全摆脱链条与变速器的传动系统概念,而是通过传动轴连接飞轮和牙盘。

 

ceramicspeed-10-970x647.jpg


“我们所有产品的初衷都一样——让自行车更高效。但Driven从一开始就抛弃了对传统变速系统外观的既定想法。”班克解释说,“我们2018年把它带去欧洲自行车展,瞬间引爆舆论。主流媒体争相报道,连我孩子幼儿园里平时对骑车毫无兴趣的家长都来问我详情。后来我们请了一家传播公司评估影响力,结果显示这项技术在全球获得了12亿次数字曝光。”

 

虽然Driven项目目前已暂停,但班克认为它给CeramicSpeed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如今,这个品牌已被视为行业领导者,持续推出新技术。

 

ceramicspeed-18-970x647.jpg


最近,他们又引领了“免维护轴承”这一新方向:其SLT系列(固态润滑技术)采用油脂浸润的聚合物材料,自行润滑,特别适合于走线穿过轴承、保养困难又昂贵的现代整合式自行车。

 

“产品的可持续性,是我们现在的核心方向之一。”班克说,“我知道我们的高性能广受认可,但我们更希望大家知道,我们的产品坚固耐用,能一直使用,直到你不再骑这台车。”正因如此,如今越来越多的自行车与轮组品牌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围绕CeramicSpeed产品进行设计合作。“我认为我们未来的一大机会,就是与这些伙伴展开深入合作。”

 

影响力的核心:CeramicSpeed是如何制成的

 

虽然 CeramicSpeed 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家轴承是“自产”的,但其部分轴承组件仍需外包。例如,瑞典的轴承巨头 SKF 通常会提供滚道和保持架,有时甚至是完整的轴承,由 CeramicSpeed 拆解、更换自家陶瓷球后重新组装。

 

ceramicspeed-15-970x647.jpg


“我们轴承的精髓就是这些陶瓷球。”班克解释道,“没有其他品牌使用如此高品质的原材料,也没有哪个品牌愿意花费这么长时间来制作这些球体。我们的陶瓷球由氮化硅粉末压制而成,压强达1600巴,温度高达1800°C。成型后仍是‘粗糙’状态,我们会将它们与金刚石粉混合,在研磨槽中反复翻滚50至70天,使其缓慢磨圆,最终达到完美球形。”

 

ceramicspeed-13-970x647.jpg


混合陶瓷轴承最初是为高转速环境(例如喷气发动机)开发的,这也让它们在自行车应用中的效果一度受到质疑。“但在自行车上,它们仍然具有低摩擦和高耐久性的优势。”班克说,“不过也存在潜在问题——由于陶瓷球比滚道硬,它们可能会刮伤滚道并加速磨损。但这正是我们与其他品牌的区别。”

 

ceramicspeed-08-970x647.jpg


“因为我们的陶瓷球几乎是完美球体,所以它们是‘抛光’滚道,而不是‘磨损’它。而当轴承进灰时,我们的陶瓷球可以直接粉碎杂质;相比之下,钢球因更软,会将杂质压入滚道,导致更快磨损。”

 

编辑:HCY

图片:资料图库

CeramicSpeed

上一篇:上海站回顾 SCOTT 2025新品试骑体验会
下一篇:最后一页

《骑行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如有需要请至底部链接联系我们
广告

微信扫一扫了解更多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