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
这可能是最后一届禧玛诺的夏之舞活动了,当然,这是我的看法。在横跨了13年的三届夏之舞活动中,中国的山地车运动真的是飞速发展,从只有一两条林道的多乐美地,到如今遍地飞包、数十条林道的富龙山地车公园,从当时自己摸索骑行技巧的野路子山地爱好者,到现在随时随地放大招的小朋友。
曾经的禧玛诺夏之舞活动,教练们忙着纠正学员的动作,教授压抬技巧,过弯技巧,到如今带着学员飞大包,玩得不亦乐乎,我觉得以教学为目的的夏之舞活动也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禧玛诺带我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就如同两届红牛坠山赛冠军Brett Rheeder所说的那样,“他们已经非常厉害了,我没什么可教给他们的了”。
虽然山地车在中国自行车市场的占比很小,但我看到了它的未来将无比光明。
7月初的崇礼,二十几度的天气,正是山地车的黄金季节。此时的富龙滑雪小镇山地车公园,第三届禧玛诺“夏之舞”山地车训练营正式开营。依照传统,禧玛诺请来了世界级的车手和资深教练担任本届学员的导师,包括红牛坠山赛男女冠军Brett Rheeder和Robin Goomes,年轻的新锐自由骑车手Lucy Van Eesteren和Ryder Bulfone,还有前XTR秘密开发小组测试员Steve Blick以及拥有23年执教经验的职业山地车教练Duncan Mainland。
| 两届红牛坠山赛的冠军Brett Rheeder
| 首届女子红牛坠山赛的冠军Robin Goomes
| 颇受喜欢的年轻自由骑车手Lucy Van Eesteren在训练营的最后一天度过了她20岁的生日
| 同样是非常年轻的自由骑风格车手Ryder Bulfone在训练营里变身为孩子王,带着小朋友不知疲倦的刷圈玩耍
| 前XTR秘密开发小组测试员Steve Blick,所教授的内容会更加细致,从整车的调整到维护等等,很old school,但却是每一位山地车爱好者必备的知识
| 拥有23年执教经验的职业山地车教练Duncan Mainland
开营仪式简介而高效,随后学员们根据自己的骑行能力和意向,自行选择喜爱的导师开启为期三天的交流和训练了。Lucy和Steve负责带初级组的爱好者们从基本功开始学习和训练。Robin和Duncan则带着中级组的车友们直接进入到更为进阶的技术细节纠正和巩固当中。Ryder和Brett的高级组则更偏向于一些高阶障碍的通过,骑行风格的优化以及个性化的交流。正好当天上午地面有些潮湿,缆车延迟开放,各组导师也带着学员们找空地进行了一轮骑行基本功测试并动态调整了学员的分布,以确保训练内容精准匹配学员的能力水平。
每天上午3小时,下午4小时的训练时间相当充裕,甚至可以用高强度来形容。晚间活动同样丰富,禧玛诺给大家安排了骑行游戏,跳高比赛和山地车观影,为学员提供与明星车手交流互动、合影签名的宝贵机会。当然,活动的高潮是第二天下午的飞包即兴表演环节。一时间在富龙A-Line著名的甩尾包两侧草地上挤满了观众。而导师和高水平的国内车手们自然也不负众望,一趟又一趟地推上山,又连成一串俯冲下来,再腾空而起,挑战着后空翻,Superman,Nac-nac,No hand,Table,Whip等各种高难度动作,令现场观众们眼花缭乱、欢呼不绝,形成“全国最壮观的山地火车”盛况。
第三天下午,阵雨降临,也到了这一届“夏之舞”圆满收官的时刻。经过这几天十几个小时的骑行训练,学员们普遍突破了自我,或掌握了更好的练习方法,或找到了更有创意的路线,或战胜了曾经的恐惧,大家的骑行的水平都更进了一步。而导师们也同样收获颇丰,除了在中国结交了一群新朋友之外,这里的骑行路线的修建水平,很多学员的精湛车技,也刷新了他们对中国山地车运动的概念。
“夏之舞”,这个名字在如今飞速发展的山地车圈子里,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热爱山地的老车友应该多多少少都听说过,甚至参加过,但是对近几年才开始骑山地车的新车友来说,或许就有点陌生了。作为一个横跨13年的系列活动,每一届“夏之舞”都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山地车运动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 在看到了中国山地车运动蓬勃发展的当下,Brett Rheeder也向丁再刚承诺他会在27年回到中国帮忙修建Slop Style的路线,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一下中国版的Crankworx
2012年,首届“夏之舞”在崇礼举办,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现代山地车的新篇章。在此之前,国内车友们只是在杂志、网站和视频上看着国外车手骑行,腾跃,玩着各种技术动作,羡慕着惠斯勒山地车公园那数不清的路线,缆车上山的体验。正是配合第一届“夏之舞”活动,给中国山地车爱好者带来了第一条专业修筑的山地车公园路线,第一次缆车上山的体验,也让国内爱好者第一次有了不用出国就可以跟国际大牌车手零距离接触和教学骑行的机会。这一届“夏之舞”的学员,很多都成为了活跃在全国各地山地车领域的核心力量。不管是车手、车队主理人还是意见领袖等等,他们就像点燃了的星火,撒向全国,对往后几年中国山地车运动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
时隔五年,第二届“夏之舞”回归崇礼。这次,明星车手们发现,路不用他们修整了,场地也不是初次启用了,中国的山地车爱好者们不少都已经有了海外骑行的经验,对山地车公园路线、弯墙,飞包这些技巧也不那么陌生了,技术水平跟国外的爱好者也开始拉平。而其他国际化的山地车赛事和活动也在此前后纷纷涌现,中国的山地车运动步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八年后,第三届“夏之舞”交出了中国山地车运动的全新答卷。这次我们不但拥有了被导师们评价为“世界级”的路线,还有众多可以跟明星导师一起畅骑,同台表演的高水平车手。参与的学员中,孩子的数量也是空前地多,而孩子们的也几乎清一色都在高级组,他们的表现也让本届“孩子王” Ryder赞不绝口。显然在各地逐渐涌现的专业场地的支持下,我们的下一代也开始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山地车运动也进入了新的时代。
对我们这些老车友来说,“夏之舞”将会一直是我们美好的回忆,是我们“朝圣”的聚会,也是我们下一次重新审视中国山地车运动的窗口。也许,下一届的“夏之舞”除了“训练营”之外,也将是一场展现世界一流水平的山地车骑行大会。
编辑:选锦
文:骆沙舟
图片:禧玛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