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dict RC和Addict是完全不一样的车,一个是超轻竞技几何公路车,一个是耐力公路车,很多不太了解Scott品牌的消费者可能会有点搞混。
我们此次拿到的Addict RC 30,其实是Scott去年年底就发布的爬坡公路车,和它标志性的气动车型Foil一样有着非常清晰、明确的定位。在车架选择上,它和Foil一样提供HMX-SL碳纤维材料的RC Ultimate车架,重量仅为599g。而采用HMX碳纤维材料打造的Addict RC车架重量则为650g。

| 这是它原本的样子,Addict RC 30整车配置,重量为7.8kg。

| 这是它改造后的样子,搭配了SRAM Force AXS套件、Syncros Capital 40 SL轮组、Ganna一体把,整车重量直降到6.41kg。
把车架做得又轻又硬,Scott绝对可以算是自行车行业内的碳纤维材料专家。与上一代Addict RC相比,新款的车架组减重达到了300g。全新的Addict RC⻋架⼏何结构也经过全⾯重新设计,以契合⾃⾏⻋现代化指标的要求,既能容纳更宽的轮胎,⼜能提升所有尺码⻋型的整体操控⼀致性。
和上一代Addict RC相比,新一代的Addict RC在头管和一体把的整合要明显优于上一代,管型也变得更加硬朗。取消了对锁式的前碟刹螺丝固定方式以及非常规的坐杆锁紧方式,变得更加简洁,这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


| 和上一代Addict一样都是全内走线设定,但是新一代的车架在和一体把的整合度上更上一筹,而且要好看非常多。虽然适配的Syncros一体把缺货缺得厉害,但是国产一体把的适配程度非常好,可选择性也多。

| 坐杆夹的锁定方式也化繁为简,虽然用的是T25,但我感觉比上一代的锁定方式要更方便了。

| Addict RC的配件提供直装和传统尾勾两种,要是能换成UDH通用尾勾规格就好了。

| 坐杆可拆卸部分可更换为适配尾灯,也相当到位。即便不装尾灯,这个凹型设计也能带来一定程度的垂直回归性,也就是缓震能力的提升。

| 相对于传统圆管的爬坡公路车设计,Addict RC在管型设计的线条更加硬朗,也能体现出一定的气动效果,所以它的吸引力还是非常高的。
几何
作为轻量化气动爬坡车架的代表,Scott Addict RC还是非常有辨识度以及自己的设计语言的。并且Scott调整了Addict RC的几何,但是他们没有往更适合于爬坡车架的方式去调整,反而是更加激进了。
相较于我54码的Foil RC,Addict RC的头管角度变得更直了(72.8°),头管也相对变短了(130mm)。在车架前伸量和堆高方面,Addict RC就显得更激进了,前伸量395.2mm、堆高543.3,对应Foil的前伸量为389mm、堆高548mm。
我两台车都留了10mm的垫圈,但Addict RC手变头高度居然要比Foil低了25mm,还好当初在截舵管的时候心慈手软了一点,没有完全STS。当然,这只是非常粗浅的对比,因为手变头高度还和车把角度以及把立堆高有很大关系。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说,Addict RC确实会比Foil的几何更激进。

| 相对来说,Addict RC的几何比较激进,所以在截舵管时还是需要量力而行。
重量改造
我测试的这台Addict RC 30整车,算是这个系列的入门基础款,搭配了分体把、Shimano 105 Di2电变、Syncros Capital 1.0 40mm框高的碳轮,整车的重量实测是在7.8kg左右。对于入门车而言,这个重量非常不错了。
不过,这个配置完全无法让我体验到Addict RC这个车架的完全性能,所以我开始对这台车进行了一些改造。我先是用Ganna一体把、SRAM Force AXS套件和Zipp 454 NSW轮组,完全替换了整车上的零配件,重量降到了6.91kg(带码表座、水壶架,不带脚踏)。
不过,改造还没有结束,我又从兴升阳公司借了一对Syncros Capital SL 40轮组,一下就把重量降到了6.41kg(不带脚踏),完美了。

骑乘体验
相较于Addict RC 30整车的中规中矩,改造后的整车可谓是爬坡大杀器,虽然它的前伸量很长,但我还是通过前移了1cm的座垫位置,让它显得不会那么令人难以操控。整车的刚性表现非常不错,发力清晰且直接,当然它传递到身体上的震动感也要明显很多。
1170g的Syncros Capital 40不仅轻,而且刚性表现同样出色,当我保持足够快的踏频时,它在平路的惯性表现也好于我的预期。当我保持在40km/h时速再继续发力,它的表现依旧凌厉,再加速能力一流,速度快到难以想象。

在Trek100的活动中,我跟在第一集团时的均速保持在43km/h,在应对集团中不断的加减速中,这对40mm框高的轮组也能让我应对得比较从容。其实,这也是我没想到的,轮组虽然轻,但加速以及再加速的能力特别好,只要保持住踏频,整车在平路也能高速行进。不过,当第一集团领头的人把速度提到53km/h,我就显得有点吃力了。因为我的齿比只有48/35带10-34,因为轮组太轻了,这就需要我以更高踏频来提速,最终也把自己拉爆了。
当然,能够发挥出它完全性能的路况肯定是爬坡,完全没有任何拖脚的现象。因为它很轻,驱动刚性非常不错,所以我能够保持以较高且稳定的踏频来输出功率,在爬坡时的速度也保持得非常好。这对轮组真的完美契合了车架的整体表现,两者都是又轻又硬。

这台车已经陪我爬过大山、高速平路以及和朋友的爬坡对决,想要完全发挥出整车的性能,那真的需要搭配一组Syncros Capital 40 SL。当朋友在爬坡突然加脚进攻的时候,你可以完全以更长时间的高功率骑行来回应,相当轻的轮组也在这时候发挥极大的作用。
有一点其实得特别说明一下,那就胎压,因为整车和轮组的刚性都非常高,所以我一开始在以前后70psi的胎压(轮组最高胎压限制为72.5,无勾轮圈),反而觉得刚性过足了,颠簸感太强影响了整车的骑行感受。因此,后面我都是以60psi的胎压进行设定,整车在刚性表现出色的同时,又多了一些些“韧劲”,不会表现得太硬,刚刚好。很多人为Syncros Capital SL 60送上了“轮王”的美誉,但其实Capital SL 40也绝对有这个实力。

从个人角度上来说,其实我更推荐采用HMX碳纤维材料的Addict RC车架,它的重量仅比Ultimate版本的车架组重76g而已(车架650g、前叉295g)。预算有限的话,那肯定是采用HMX材料的Addict RC相对更具性价比。Addict RC Pro、RC 10、RC 20和RC 30整车所搭配的车架组均采用HMX碳纤维材料,本质上只有配置上差异。
对了,Addict RC系列的车架以及全系列的整车,正好在天猫双11活动中有一定程度的优惠,想要入手的朋友可以冲了。
编辑:选锦
图片:潘仲夷/Kenneth/棒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