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Gravel领域最受瞩目的赛事,莫过于在美国堪萨斯州举办的Unbound Gravel。从200英里(约320公里)的精英组,到残酷的350英里(约576公里)XL组,这场赛事无疑是对车手与装备稳定性的极限考验。
与公路赛不同,Unbound赛事中的每一样装备,都反映出车手的个人偏好与适应能力的需求。唯有足够稳固、耐久的装备,才能撑过数百英里崎岖路面的洗礼。

我们来看看2025年Unbound赛事中几位冠军选手的选择:
新西兰车手卡梅隆·琼斯在200英里精英男子组中突围夺冠。他的战车Scott Addict Gravel RC,搭配的是Shimano Ultegra Di2手变头、Dura-Ace牙盘组,以及最新推出的GRX Di2单盘无线后拨。
350英里组别的冠军罗勃·布里顿,骑着Factor Ostro Gravel夺冠,搭配的是Shimano GRX Di2双盘系统。
而350公里女子组冠军希瑟·杰克逊,则使用Canyon Grail战车,套件为Shimano GRX Di2双盘系统,搭配Dura-Ace牙盘组,并选用了Shimano新推出的WH-RX880碳纤维轮组。
你发现共同点了吗?在艰苦的Gravel长距离赛事中,零部件的稳定与耐用,是车手们选择的重要标准。而更重要的是,车手们能够根据比赛距离和个人需求,自由搭配最适合自己的零部件。
此前,我常不解为何Shimano要提供如此繁多的GRX套件选项:既有新推出的单盘无线电变,也保留半无线的GRX Di2双盘系统,同时还提供机械版本。如此多的分类与组合,不仅增加了产品型号,也加重了车店的库存压力。
直到这一刻,我似乎理解了Shimano——有选择,终究是好事。

参加完格兰芬多赛事后,我终于有时间来细细回顾此前在向山而行丽江山地赛Gravel组别中使用过的Shimano GRX RX827 1×12 Di2单盘套件。
继Shimano XTR套件推出无线电变之后,GRX系列也迅速跟进,推出了与山地无线电变设计一致的长导板后拨、不带变速拨杆的左手变,以及WH-RX880碳纤维轮组。这些零件,与已有的GRX牙盘、Deore XT 10-51T飞轮等搭配,为市场提供了又一种无线单盘系统的组合方案。

升级至无线电变系统后,GRX电变也实现了与其他电变套件的广泛兼容。
由于采用无线设计,它可以与所有Shimano 12速无线变速手柄兼容,包括Dura-Ace、Ultegra、105 Di2手变,以及山地的XTR与Deore XT Di2变速按钮。
正如开头几位冠军的配置所示,无论是单盘或双盘、不同级别的手变头或牙盘组,你都可以自由搭配。值得一提的是,Shimano的公路牙盘与Gravel牙盘使用相同的轴心长度,因此组合起来更加随心所欲。
也就是说,只要你熟悉Shimano的规格体系,完全可以打造出个性化的传动组合。

| 目前的GRX单盘盘片只提供40和42T的选择,如果Shimano推出更大的单盘选择,那是不是可以让我们的公路车也能用上单盘系统了。


不过我个人并没有太多选择——市场部为我搭配的是最新款、不带变速功能的左手变。而我其实更倾向于双盘系统所用的常规手变头,因为我习惯使用手变内侧的卫星按钮,并将其设定为“左升档、右降档”。
遗憾的是,这款左手变胶套上虽有卫星按钮的凸起造型,内部却并未实际安装按钮。对此我实在难以理解,并向Shimano设计师表示强烈抗议。

最终,我只能将右侧手变头的卫星按钮功能设置为码表翻页。
就握感而言,GRX手变头表现出色。为应对Gravel骑行的持续震动,其手变头凸起幅度比公路版本更大。在公路骑行中,若双手只是轻搭在手变头上,遇到颠簸时容易失控——这种摔车情况我曾亲身经历,但在GRX手变头上绝不会发生。更明显的凸起设计,让你在应对冲击时更为安心。
不过,我个人仍希望Shimano设计师能进一步优化凸起角度。目前的角度过于直立,在陡峭下坡时,虎口容易因惯性前冲顶住手变头,带来些许不适。

再来谈谈后拨。
GRX RX827后拨几乎与山地无线电变后拨如出一辙,可视作Deore XT级别的Gravel版本。
它继承了山地无线电变后拨的设计优点:窄轮廓、紧凑造型、防撞护板、内置电池保护与冲击自动恢复功能。可以说,这是GRX系列迄今最坚固的一代后拨。
其低轮廓设计有效减少了正面的迎风面积,降低了被石块或路面杂物钩挂的风险,也能减少异物侵入,全面提升耐用性。
我装在Crux DSW车上的是一代XTR 10-51T飞轮,兼容性完美。变速过程丝般顺滑,令人赞赏。虽然是单盘系统,各片飞轮之间的齿差较大,但后拨强壮而精准,每次变速都又快又准,无愧于每片飞轮都拥有专利设计的存在。

变速的顺滑,也得益于后拨导板采用的双弹簧结构,它提供更高的链条张力,从而带来更佳的链条稳定性。即使在颠簸的丽江山地赛Gravel路线高速下坡时,我也从未担心过链条脱落的问题。
丽江山地赛Gravel组别的路线更接近XC越野赛道,起伏剧烈,时常需要频繁变速。当我摇车发力时快速升档,后拨响应毫无拖沓,换挡流畅果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点。此外,通过E-Tube手机App,还可调节无线后拨的变速速度,全面满足个性化需求。
当然,单盘系统也有其局限。在相对平缓的砾石路或铺装路面上,有时会感觉齿比跨度偏大,导致“降一档太重,升一档太轻”的尴尬。因此,如果你常骑行的地形以平路为主,我仍推荐使用双盘系统。

这款后拨是否完美无缺?我还是发现了点问题。在完成两天的比赛后,当我打开电池仓盖,发现内部也积累了不少沙土灰尘,其防尘防水设计仍有提升空间。
若骑行中只是短时间涉水,问题不大。电池仓内部与电池触点区域采用贴合式密封,具备一定的防尘防水能力。但如果你是长途骑游的爱好者,我依然首推最令人安心的GRX机械套件——无需充电,也无惧水浸。

在如今的Gravel套件市场中,你可以说Shimano是保守的,GRX也不算最出彩的选择:它没有13速、没有专用单盘功率计、没有竞速用的高框碳轮、没有配套的无线升降座杆,也没有更高级别的轻量化版本(GRX RX827大致对应公路套件中的Ultegra级别)。然而,GRX依然是许多人心中的首选,因为它稳固、耐用,如同一位可靠的伙伴,陪伴你征服山川大河。
不过,从个人角度上来说,我希望Shimano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还能再进取一点,再再进取一点,毕竟Gravel的市场已经足够大了(虽然中国市场不怎么大),就问你们什么时候推出Dura-Ace级别的GRX套件。
文:选锦
图:潘仲夷/王炜颉

